![]() 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模组结构包括壳体、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以及第三防护件;壳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内依次设置有多个电芯;四个第一防护件分别设置于四个侧板与多个电芯四周之间;第二防护件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的第一端,且位于环状结构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的底部相对;第三防护件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的第二端,且位于环状结构另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的顶部相对。该模组结构通过多个防护件的设置能防止电池模组将失控后的热量动侧部、顶部以及底部传递给其他电池模组,从而能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 公开号:CN214336813U 申请号:CN202120661988.1U 申请日:2021-03-3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胡雄;刘晨南;谷秋雨;刘争光 申请人: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 Ltd; IPC主号:H01M50-209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 [n000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动力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电池模组在发生热失控时,由于本身结构及组成原因,容易产生热量扩散导致燃烧或爆炸,造成整车失效和带来安全隐患。 [n0003]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热防护装置效果一般,无法有效阻燃和隔热,无法对模组内的电芯之间进行有效的防火保护。因而,电芯失控后,防止其热量扩散,阻止其他电芯失控一直是新能源行业内未解决的难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能够有效地保证除失控以外的其他电池模组不发生热失控,从而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n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包括: [n0007] 壳体,壳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内依次设置有多个电芯; [n0008] 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第一防护件,四个第一防护件分别设置于四个侧板与多个电芯四周之间; [n0009] 第二防护件,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的第一端,且位于环状结构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的底部相对; [n0010] 第三防护件,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的第二端,且位于环状结构另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的顶部相对。 [n001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任意相邻两个电池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一防护件,且第一防护件为硅胶隔热垫; [n0012] 和/或, [n0013] 每个电池的外表面还涂覆有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 [n001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硅胶隔热垫包括硅胶外框和涂覆于硅胶外框上的气凝胶层,且气凝胶层朝向电芯设置。 [n0015]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防护件为气凝胶垫层,气凝胶垫层与四个侧板中至少任意两个相对的侧板抵接或卡接配合; [n0016] 和/或, [n0017] 第二防护件为气凝胶垫层,气凝胶垫层胶贴于所述电芯底部。 [n0018]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防护件为绝缘盖板,且第三防护件上还开设有与多个电芯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形状均与电芯的防爆阀的形状适配,以使得多个电芯的防爆阀均能从对应位置的通孔露出。 [n0019]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四个侧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和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之间的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共同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 [n0020] 两个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第一侧板上设有凸起,两个第二侧板中与设置凸起的第一侧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通槽;或者,两个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第一侧板上设有通槽,两个第二侧板中与设置凸起的第一侧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起;凸起与通槽卡接配合。 [n0021]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侧板的端部均设有多个凸起,两个第二侧板的端部的对应位置均设有与多个凸起一一对应的多个通槽,每个凸起均与对应位置的通槽卡接配合,以使得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共同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 [n0022]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二侧板的长度尺寸,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电芯的顶部至底部方向延伸的安装孔,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与外部结构配合。 [n0023]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还包括依次设置于多个电芯的顶部与第三防护件之间的线束隔离板和汇流排,汇流排的两端设有输出极铜排,输出极铜排与壳体的任意两个侧板连接配合。 [n0024]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汇流排的每个输出极铜排均具有折弯部,侧板的对应为位置处开设有配合槽,折弯部与配合槽卡接配合,并与配合槽的槽底连接; [n0025] 和/或, [n0026] 汇流排的外表面还涂覆设置有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 [n002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n002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包括壳体、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第一防护件、第二防护件以及第三防护件;壳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内依次设置有多个电芯;四个第一防护件分别设置于四个侧板与多个电芯四周之间;第二防护件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的第一端,且位于环状结构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的底部相对;第三防护件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的第二端,且位于环状结构另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的顶部相对。 [n0029] 该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通过将第一防护件的设置能防止电芯将失控后的热量从侧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通过第二防护件的设置能防止电芯将失控后的热量从底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通过第三防护件的设置能防止电芯将失控后的热量从顶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从而使得失控的电池模组的周向均得到防护和限制,能有效地保证除失控以外的其他电池模组不发生热失控,从而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3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n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的分解图; [n003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n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n003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n0036] 图标:100-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1-壳体;103-第一侧板;105-第二侧板;107-电芯;109-第一防护件;111-第二防护件;113-第三防护件;115-通孔;117-防爆阀;121-凸起;123-通槽;125-安装孔;127-线束隔离板;129-汇流排;130-输出极铜排;131-折弯部;133-配合槽。 [n003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n0038]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39]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n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n0041]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n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43] 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热防护装置效果一般,无法有效阻燃和隔热,无法对模组内的电芯之间进行有效的防火保护。因而,电芯失控后,防止其热量扩散,阻止其他电芯失控一直是新能源行业内未解决的难题。 [n0044]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能有晓得防止热失控后的电池模组通过侧部、顶部以及底部向其他电池模组扩散,从而能有效地保证除失控以外的其他电池模组不发生热失控,进而能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下面对该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的结构进行详细地描述。 [n0045]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请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包括壳体101、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第一防护件109、第二防护件111以及第三防护件113。 [n0046] 详细地,壳体101呈空心的长方体状,壳体101具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四个侧板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内依次设置有多个电芯107,多个电芯107并排设置,以保证其位于环状结构内的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1的形状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例如还可以选择为正方体或圆柱状结构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n0047]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侧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也即图2中的ab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103,和沿第二方向(也即图2中的cd方向,也为与第一方向垂直的另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103之间的两个第二侧板105,两个第一侧板103和两个第二侧板105共同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且第一侧板103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二侧板105的长度尺寸。也即,两个第一侧板103和两个第二侧板105围成了环状结构,以保证内部电芯107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n0048]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5的材料均为改性塑料(P66+GF50),通过在塑料中增加玻璃纤维、填充物、阻燃剂、增韧剂等助剂后得到。改性塑料具有高强度、高抗冲击、耐磨抗震、不导热的特点,能一定程度地防止电池模组热失控后热量通过端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5传输到其他电池模组。同时,改性塑料还具有质量轻,制造成本较低的优点,还能有效地控制制造成本。 [n0049]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一防护件109分别设置于四个侧板与多个电芯107四周之间。每个第一防护件109均大致呈薄片长方体状结构,其尺寸与对应位置的侧板的尺寸相适配。且第一防护件109为硅胶材质的硅胶隔热点,能提供有效地隔热防火作用,通过第一防护件109的设置能从侧面为电芯107提供良好的隔热防火作用,使得当电芯107失控后,能防止失控电芯107的热量从侧部传输到其他电池模组。 [n0050]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防护件111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109的第一端,且位于环状结构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107的底部相对。同时,第二防护件111的材质为气凝胶,其呈气凝胶垫层状结构,且其尺寸与多个电芯107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相匹配,厚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选择为1mm厚的气凝胶层。通过第二防护件111的设置,能为电芯107从底部提供良好的隔热和防火作用,从而使得电芯107失控后,能防止失控的电芯107的热量从底部传输到其他电池模组,从而进一步地保证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5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气凝胶垫层具体采用胶贴的方式设置于电芯107的底部,通过胶贴的方式进行配合连接,一方面可保证气凝胶垫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还便于操作,能化简装配流程,提高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凝胶垫层与电芯107之间的配合关系,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配合等,能保证二者的稳定性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n0052]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气凝胶垫层与四个侧板中至少任意两个相对的侧板抵接或卡接配合,以保证气凝胶垫层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其能从底部有效地防护电芯107,从而在电芯107失控后,防止失控的电芯107的热量从底部传输到其他电池模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凝胶垫层还能与侧板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n0053]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防护件113设置于四个第一防护件109的第二端,且位于环状结构另一端的开口处,与多个电芯107的顶部相对。同时,第三防护件113为绝缘上盖,其能从顶部为电芯107提供良好的绝缘防护,使得当电芯107失控后,能防止失控的电芯107的热量从顶部传输到其他电池模组或者穿出,从而进一步地保证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54]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三防护件113上还开设有与多个电芯107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115,每个通孔115的形状均与电芯107的防爆阀117的形状适配,以使得多个电芯107的防爆阀117均能从对应位置的通孔115露出。通过多个通孔115的设置,能有效地防止电芯107失控时上盖堵住防爆阀117,导致热量无法立即散出,从而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n0055]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该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通过将第一防护件109的设置能防止电芯107将失控后的热量从侧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通过第二防护件111的设置能防止电芯107将失控后的热量从底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通过第三防护件113的设置能防止电芯107将失控后的热量从顶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从而使得失控的电池模组的周向均得到防护和限制,能有效地保证除失控以外的其他电池模组不发生热失控,从而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56]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两个电池之间还设有一个第一防护件109,且第一防护件109的尺寸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例如可选择为4mm后的硅胶隔热垫。通过在任意相邻两个电池之间设置第一防护件109,使得隔绝失控电芯107产生的大量热量,防止其他电池模组或电芯107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失控。 [n0057] 作为可选的方案,每个电池的外表面还涂覆有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的厚度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本实施例可选择0.3mm厚的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通过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的设置,能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作用,以使得当电芯107着火时,可以防止其他的电芯107燃烧,从而保证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n005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硅胶隔热垫包括硅胶外框和涂覆于硅胶外框上的气凝胶层,且气凝胶层朝向电芯107设置。其中,硅胶框和气凝胶的厚度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例如硅胶隔热垫的硅胶框可选择为5mm厚,中间的气凝胶可选择为4mm厚,以保证隔热效果良好,从而使得当电池失控着火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热量传递给其他电池,使其他电池的表面温度不足以导致电池失控,防止热失控进行扩散。 [n0059]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侧板103中至少一个第一侧板103上设有凸起121,两个第二侧板105中与设置凸起121的第一侧板10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通槽123;或者,两个第一侧板103中至少一个第一侧板103上设有通槽123,两个第二侧板105中与设置凸起121的第一侧板10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起121;凸起121与通槽123卡接配合。也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5之间使用卡扣的方式进行卡接配合,其代替传统的激光焊接连接,使用卡扣连接可以保证模组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制造成本。 [n0060]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侧板103的端部均设有多个凸起121,例如,两个第一侧板103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三个凸起121。两个第二侧板105的端部的对应位置均设有与多个凸起121一一对应的多个通槽123,例如,两个第二侧板105的两端的对应为位置分别设有三个通槽123,以使得每个凸起121均与对应位置的通槽123卡接配合,以使得两个第一侧板103和两个第二侧板105共同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从而能在保证电池模组强度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3上凸起121的数量和第二侧板105上凹槽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例如可每个第一侧板103的每端设置三个或四个凸起121,每个第二侧板105的每端设置三个或四个通槽123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n006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03上的凸起121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得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5卡接配合时,二者能沿第二方向卡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121的凸出方向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n0062]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侧板105的长度大于第一侧板103的长度,因而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105的长度方向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电芯107的顶部至底部方向(也即图2中的ef方向)延伸的安装孔125,安装孔125用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外部结构(例如箱体或安装面等外部固定结构)配合,以保证整个阻止热失控扩散的防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侧板103上开设安装孔125,甚至可以在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5上均开设安装孔125,以使得整个电池模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得到保障,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n0063]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还包括依次设置于多个电芯107的顶部与第三防护件113之间的线束隔离板127和汇流排129。其中,汇流排129与电芯107激光焊接,且汇流排129的两端设有输出极铜排130,输出极铜排130与壳体101的任意两个侧板连接配合,省去了极耳支撑件的设置,使得极耳支撑件与侧板一体化,节约生产制造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流程。 [n0064] 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汇流排129的每个输出极铜排130均具有折弯部131,两个第一侧板103的对应为位置处开设有配合槽133,折弯部131与配合槽133卡接配合,并与配合槽133的槽底连接,从而进一步地节约生产制造成本,简化生产工艺流程。 [n0065] 作为可选的方案,汇流排129的外表面还涂覆设置有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通过在汇流排129的外侧涂覆隔热涂料层,使得当电池失控后,可以有效防止热量通过汇流排129传递到其他的电池模组,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作用,从而更进一步地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66]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的安装过程、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介绍: [n0067] 上述的电池模组在安装作业时,可先将第一侧板103的凸起121和第二侧板105的通槽123沿第二方向卡接配合以形成壳体101的环状结构,并将第二侧板105上的安装孔125通过紧固件与箱体固定连接;然后将第三防护件113沿竖直方向放置于两个第二侧板105和两个第一侧板103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底部开口处;接着将电芯107放入环状结构内,并在任意相邻两个电芯107之间放置一个第一防护件109,在电芯107与第一侧板103和第二侧板105之间也放置一个第一防护件109;然后,将线束隔离板127和汇流排129设置于电芯107上方,并将汇流排129与电芯107焊接,将输出极铜排130支撑于第一侧板103的配合槽133内;最后,将第二防护件111盖设于环状结构的顶端开口即可。 [n0068] 在利用上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进行作业时,其通过将第一防护件109的设置能防止电芯107将失控后的热量从侧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通过第二防护件111的设置能防止电芯107将失控后的热量从底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通过第三防护件113的设置能防止电芯107将失控后的热量从顶部传递至其他电池模组,从而使得失控的电池模组的周向均得到防护和限制,能有效地保证除失控以外的其他电池模组不发生热失控,从而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6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100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其能够有效地保证除失控以外的其他电池模组不发生热失控,从而保障整车和人身安全。 [n007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侧板,四个所述侧板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内依次设置有多个电芯; 依次首尾连接的四个第一防护件,四个所述第一防护件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多个电芯四周之间; 第二防护件,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一防护件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环状结构一端的所述开口处,与所述多个电芯的底部相对; 第三防护件,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一防护件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环状结构另一端的所述开口处,与所述多个电芯的顶部相对。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之间还设有一个所述第一防护件,且所述第一防护件为硅胶隔热垫; 和/或, 每个所述电池的外表面还涂覆有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硅胶隔热垫包括硅胶外框和涂覆于所述硅胶外框上的气凝胶层,且所述气凝胶层朝向所述电芯设置。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护件为气凝胶垫层,所述气凝胶垫层与四个所述侧板中至少任意两个相对的所述侧板抵接或卡接配合; 和/或, 所述第二防护件为气凝胶垫层,所述气凝胶垫层胶贴于所述电芯底部。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防护件为绝缘盖板,且所述第三防护件上还开设有与多个所述电芯一一对应的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的形状均与所述电芯的防爆阀的形状适配,以使得多个所述电芯的防爆阀均能从对应位置的所述通孔露出。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四个所述侧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和沿第二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共同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所述环状结构; 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凸起,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中与设置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通槽;或者,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通槽,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中与设置所述凸起的所述第一侧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通槽卡接配合。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均设有多个所述凸起,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的对应位置均设有与多个所述凸起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通槽,每个所述凸起均与对应位置的所述通槽卡接配合,以使得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共同围成两端具有开口的所述环状结构。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上还间隔设置有多个沿所述电芯的顶部至底部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与外部结构配合。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多个电芯的顶部与所述第三防护件之间的线束隔离板和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的两端设有输出极铜排,所述输出极铜排与所述壳体的任意两个所述侧板连接配合。 [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排的每个所述输出极铜排均具有折弯部,所述侧板的对应为位置处开设有配合槽,所述折弯部与所述配合槽卡接配合,并与所述配合槽的槽底连接; 和/或, 所述汇流排的外表面还涂覆设置有防火保温隔热涂料层。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810777B|2015-02-04|电源插头及与该电源插头配合使用的电源插座 EP2889932B1|2018-10-17|Power storage device EP3734692B1|2021-08-25|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214336813U|2021-10-01|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 CN111584791A|2020-08-25|电池模组 CN213026259U|2021-04-20|一种蓄能电池模组、电池蓄能系统及车辆 US11005138B2|2021-05-11|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N100511717C|2009-07-08|太阳能电池组件用端子盒 WO2021018055A1|2021-02-04|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209104234U|2019-07-12|电池模组 CN111725454A|2020-09-29|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总成 US20200194756A1|2020-06-18|Battery module CN110828747A|2020-02-21|动力电池热防护系统 CN111435725A|2020-07-21|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汇流排组件及其加工方法 CN209843796U|2019-12-24|电池包及车辆 CN214477697U|2021-10-22|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2209633U|2020-12-22|电池模组 CN207149664U|2018-03-27|散热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10744043U|2020-06-12|电池模组及汽车 CN214753961U|2021-11-16|电池模组 CN213584070U|2021-06-29|电连接件以及电池包 CN208385477U|2019-01-15|一种动力电池包 CN214625309U|2021-11-05|一种具有热失控防护功能的包胶极耳支架 CN213878330U|2021-08-03|一种模组热失控定向排气机构 CN210136950U|2020-03-10|一种电池模组及汽车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2-02-08|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2022-02-08|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5 Address after: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500 room 808, No. 1, Southeast Avenue,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Zhengli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AFE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Tafel Power System Co.,Ltd. |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61988.1U|CN214336813U|2021-03-31|2021-03-31|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CN202120661988.1U| CN214336813U|2021-03-31|2021-03-31|一种阻止热失控扩散的电池模组结构|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